上一周,美国生猪价格继续向80美分/磅进发,已经从一个月前的65.86美分增长到75.6美分(上涨53-54%,每头增加22美元以上)。对于养殖户来说这个增长速度还不够快,但是价格的天平已经倾向于屠宰加工厂家。
其他观点
梅森市和爱荷华市议会驳回Prestage Farms公司建造新的屠宰厂的申请,这对生产商还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不仅会延缓甚至逼停美国生猪屠宰能力的增长速度,而且是目前社会存在的“避邻效应”(NIMB)的很好的体现,这也将会影响整个北美地区的生猪和猪肉加工包装的增长。梅森市地处美国生猪养殖的中心地带,你可以想象得到本市的领导人会了解在爱荷华生猪生产与财富积累以及工作机会之间的关系。
一部分原因在于在美国中心地带农田带来的财富或者资金已经非常巨大(在爱荷华大约有2,250亿美元),足以让他们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因此,由畜牧业增加的这一点点的价值在乡镇和城市经济中已经不足为奇。
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那就意味着当地的人不以屠宰加工厂的工作作为就业方向,他们认为包装生产厂是为了吸引州外人员务工,但是,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将会影响对包装生产厂家的需求。我们希望Prestage 公司继续努力寻找接受此项投资的地方,尽快完成建厂工作。一些已经落地的屠宰厂可能正在为梅森市拒绝Prestage公司建厂要求的事情欢欣雀跃,紧缺的包装能力会一定程度上帮助包装生产商更好的盈利。
本周我们接待了来自中国的访问团,他们是一家大型的屠宰加工厂,目前,在中国每头生猪的利润在100-150美元,整个生猪产业中每周可以产生10-15亿美元的利润。一头45磅的育肥猪在中国可以卖到175美元,很显然,之前清理1,100万头母猪的效应已经显现,市场的需求使得中国生猪屠宰加工商每天都处在“过年”的气氛当中。

北美地区的“避邻效应”综合症主要涵盖母猪圈设计、抗生素和环保法规等等,这一效应已经使得我们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竞争力也将逐渐下降。很显然,在我们目前的文化背景下做生意成本是非常高的,在中国,小型的母猪繁殖圈仍然在使用,抗生素也不是大的消费者问题,并且政府鼓励并扶持生猪产业。谁还记得美国-加拿大政府上一次为生猪产业制定鼓励政策是什么时候?上周我们接待的中国访问团目前生猪出栏量在几百万头,他们计划在下一阶段继续引进几十万头母猪。而在北美,养殖户要为建设一个2500头的母猪圈跑断腿。或许由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倡导的一系列新规定生效后,我们真的不需要更多的母猪,那样我们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消失殆尽。Whole Food类型的消费引导对我们食品文化的影响远超它们的市场占有额,恐怕他们所倡导的消费习惯与全球食品(猪肉)需求也是背道而驰,因为未来三十年内全球人口将会翻一倍,对于Whole Food或者类似的消费习惯的引导应该只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小部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将会有将近100亿甚至更多的人寻求食物,而那时他们的选择只能是吃或者挨饿。
我们认为驱使猪肉需求上升的动力在于提高猪肉口感和风味,消费量的增加可以引导价格上涨,我们还没有看到通过改变圈舍或者饲料等等条件来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猪肉的报道,与其他的部位相比,排骨和腹肉的油脂含量比较高,但是这两个部位的价格反而更高,说明消费者更加看重对风味的选择。美国市场中猪肉占有率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持续下滑,这也是消费者对风味选择的一种表现,非常不幸的是,我们找到的是生产商而非市场营销人员,这也反映出我们对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把握不准缺陷。生产成本并不是我们在计算盈利的时候唯一要考虑的因素,而消费者真正的消费需求才是影响收益最直接的因素。口感和风味是真正的风向标,排骨和腹肉价格高,培根价格居高不下,说明瘦肉的消费者需求量并不是最高的。